命不如一只鸡,而盛世里一条人命一百万,一万只鸡也不够赔人命的。
朝廷得拿出多少,才能付得起大量伤亡的代价?
越是盛世。
越是打不起仗。
大唐用胡人,根本不是什么兵制崩坏的原因。
大明卫所崩坏,也没见用多少胡人。
大唐用胡人的真正原因,是大唐用不起本土子弟去打仗,所以才大量招募胡人,从而一发不可收拾,为后来的祸端埋下伏笔。
反观大明。
卫所制度把士兵的成本压到了极致。
哪怕到了晚明时期,一样能拉出几万十几万的士兵去作战,因为成本实在是低,可那么如此低的成本,大明也负担不起。
所以人性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。
扬州承平百年,哪怕是穷人也不愿意当兵,因为有活干,哪怕苦一点,累一点,也比当兵强。
因此自己要千金买马骨。
制定极高的抚恤,吸引百姓们愿意当兵去拼命。
但这种方法无法长久,别说自己承担不起,就算是大周也承担不起的。
到了九边。
九边地方穷,又有流民灾民,成本大大降低。
这就是因地制宜啊。
课本里普普通通,平平无奇的几句话,一字价值万金。
根据最近搜集的消息,琢磨九边的形势,王信有了初步的想法。
一边的严中正看到王信陷入沉思,虽然不知道此人在想什么,却也安稳,沉得住气,慢慢的等待。
“中正兄,愿不愿意跟我?”
王信抬起头,真诚的说道。
严中正早就隐隐有所预料,最初见到王信是意外,可王信后来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热情,总不是有龙阳之好,自己还有什么值得对方看上的呢。
“不知道将军对我有何安排?”
严中正谨慎的问道。
王信没有意外。
严中正的年龄和经历,不会因为别人伸出手就激动。
自己要的不是严中正的谦卑,而是他的才能,所以严中正的态度一点也没有不对,反而越是沉稳,王信越是高兴,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。
“此次回大同之后,我只打算保留两百精锐,两百精锐从全军挑选,不光勤加操练,还要读书认字,更需要学习战场。”
王信没有隐瞒。
从鸳鸯阵到火器的改革,自己从来没有隐瞒过。
只要想做实事的将领,都可以去学。
自己也不怕别人与自己竞争。
自己的优势如此强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