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险,可等张吉甫下台,恐怕自己没等到那天,先在翰林院坐不住了。
以自己的身份,到时候在张吉甫那边的地位,那王信不过是棋子。
薛岩却还要指望王信。
自己的儿子娶薛岩的女儿,实在是太丢份,对自家毫无帮助可言,至于为了钱,自己要收钱,难道还缺薛岩一个人么。
“混账!”
薛岩忍了一路。
没想到梅翰林如此小人德性。
在大同的时候,何时受过这种气,那大半年的时间,实在是令人愉快,不光是做生意痛快,活的也痛快,按照规矩办事,不用看别人的脸色。
哪怕是王信,王信向来不管事,只立规矩。
规矩谁都要遵守,哪怕是他。
别看朝廷有人说王信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,说话从来不算话,那都是拿王信对胡人做的事情来攻讦他。
梅翰林看样子想悔婚。
“老爷。”
生着闷气,来到河西的商铺,薛岩下了马车,铺子里的掌柜迎了出来。
正是原来长兴那边的杜松。
“请的人都来了没有?”
薛岩忍着内心的不快,平静的问道。
“都来了,在里头等着。”
薛岩点点头,领头进去,等着去看看几位读书人。
王信升官了,需要的文书也多了起来。
只是王信的规矩很大。
倒是与贾政贾老爷做派类似。
贾政贾老爷外放做官的时候,也带了一些幕僚文书帮忙,贾政也不允许幕僚和下面的文书们伸手,于是众人怨声载道,不少人主动离开。
这年头。
无论那是做官还是做吏,哪怕是商行里的伙计,私下也偷藏一些针线啥的。
有机会谁不捞钱?
与贾政不同的是王信本事大,能管得住人,所以规矩定了下来,不但维持的住,还把事情做好了。
只是遇到的困难也很多。
自己的儿子在他手下被使唤的厉害,明明一个白面小书生,年余下来自己差点认不出了,得找个机会把儿子领回来。
王信身边不缺穷人,缺读书认字会写文章的人。
杜松去领了五个人过来,其中一个秀才,还有四个是童生,大多三十来岁,还有四十出头的。
薛岩问了几句,又把大同那边的规矩讲了一遍。
“俸禄绝不拖欠,而且定的不低,不过呢,那边规矩大,不能伸手捞钱,也没有捞钱的机会,你们要是愿意去,过两日与我一起出发,要是不愿意去的话,赠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