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雁门关为大后方,兜底的存在,将会常驻三千民兵。
由将军以下第二人,游击将军赵雍掌领。
然后是威远关和团山口,两座把守大同西部边关的险隘,与雁门关形成铁三角,每关分别是五百骑兵和一千民兵,分别有都司汤平和千总方化掌领。
再然后是大同西军伸出去的拳头,大漠上的镇虏城,以及修建中的云川城。
镇虏城有整整五百铁甲骑兵和五百棉甲骑兵,以及两千民兵,配备大量的鸟铳和佛郎机。
由都司张灿带领。
张灿手里还有八百胡骑,以及可以从牧民中征召的两千雇佣骑兵,这是商行和牧民早有的约定,牧民也不会拒绝,但是只有在遭受入侵的情况下,他们才有义务加入。
也就是张灿的实力最强大。
然后是云川城。
等云川城修建好之后,整个单于地区划分给牧民们,同样的五百铁甲骑兵和五百棉甲骑兵,以及两千民兵。
但是以单于地区的广阔富饶,哪怕没有胡骑,但是可雇佣的骑兵数量,绝对远远大于镇虏城。
以精兵为核心,民兵为枝叶,各地散开的牧民为血肉,商行为经脉,当需要的时候,在将军的主导下,局势最危险的时候,可以集中规模达到两三万的作战力量。
现在任务最重的是刘通,不光自己要适应新的身份,还要保护云川城的修建,又要整顿好军队,更要操练好民兵。
“接下来。”
王信严肃道。
“团山口和威远关操练的新兵,经过一个月的操练后,会分派给各部,我相信诸位,也相信诸位一定会用心,但是过程要看,结果更要看。”
“三个月后,我要看到一支有战斗力,能配合营兵作战的民兵队伍。”
“有没有问题!”
“没有!”
众人齐声道。
外面。
午饭时间到了。
无论大同民间是什么习俗,军队保持一日吃三顿。
午饭是疙瘩汤配馒头。
疙瘩汤分量足,筷子竖着插进去不倒。
再加上一人两个大馒头,多大的肚量也能吃饱。
营兵总体上全部往骑兵过渡。
除了少部分的老兵留下来,成为负责带领民兵的什长队长,甚至是哨官。
好处是升官了。
虽然什长队长算不上什么官,哨官还能沾点边,可那也是官,不再是普通的士兵。
坏处嘛。
民兵肯定是不如营兵的。
从一线到了二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