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曾为先帝出谋划策,收复河山,如今国难当头,我,我寝食难安,愿为前线一谋士,不为相府看观郎!”
大武女帝目光落到一史官身上,他立刻出声辩解:“陛下,我作为史官,上前线记录真实战场,很合理吧?至于带全家上前线?这不是怕记录不过来,多个人,多个帮手记录史册嘛。”
刑部尚书感受到女帝目光,身子一怔,立刻道:“老臣精通各种刑讯逼供手段,一定能从众多俘虏口中获取相关信息。”
接下来,无论是哪个文官。
都给出了奔赴前线的合理解释。
武玥始终感觉哪里不对劲,但总是说不不上来,只以为是这些老臣子被要上战场的女将刺激到那可怜的自尊心,所以才表现得如此积极。
于是。
她大手一挥:“那就依卿所奏!”
退朝后,这些大臣几乎是跑着回家收拾行李,召集门客,奔赴前线。
一刻都不想多留。
而这些大臣的举动,也在都城引发了一阵骚乱,不少人觉得大武的天......要变了。
纷纷逃离都城,前往其他地方。
山海关,将军府。
大堂中。
一身明晃晃龙袍,李天策坐在由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的龙椅上。
在他的右侧,是一身道袍,气质出尘的楚墨。
两人并排而坐,引得左右两侧,刚从朝堂赶来投靠李天策的群臣,议论纷纷。
“你们说,与皇子平起平坐的道人,是谁啊?他有何资格,与皇子平起平坐?”
“还皇子?人家都黄袍加身了,别被其他人听到,小心你的脑袋。”
“能与陛下平起平坐,肯定有救驾之功,你们说,他以后会不会被封为一字并肩王?”
“我看悬!狡兔走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,他现在越是风光,以后的下场就越是凄凉,毕竟,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。”
“我觉得不会,大概率还会封这个道人为护国法师!”
“........”
群臣小声言论。
李天策、楚墨一言不发。
以他们两人的耳力,自然能将这些人的话,收于耳底。
渐渐的,众人感觉现场的氛围非常古怪,不再发出声响。
“都说完了?”李天策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。
群臣一言不发。
眼观鼻,鼻观口,口观心。
枪打出头鸟。
这个道理,他们还是懂的。
“你们舍弃大武,都来投奔朕的大唐,不得不说